常识积累:封建社会(二)

  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封建社会(二)”。
 
  一、秦朝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
 
  2、政治制度
 
  ①、三公九卿制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a. 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 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奉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宫殿警卫。
 
  卫尉:掌宫门屯卫。
 
  太仆:掌御用车马。
 
  廷尉:掌刑法。
 
  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皇族和宗室谱系、名籍。
 
  治粟内史;掌财政。
 
  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②、郡县制
 
  郡县制是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总称,郡守、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具体表现。
 
  ③、秦律
 
  《秦律》是秦代法律的总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
 
  《秦律》具有调整封建经济的作用,也是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3、经济制度
 
  前 216 年,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要平民向政府据实登记所有田地,按亩纳税,在全国范围推行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统一车轨;修建驰道、灵渠。
 
  4、思想制度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指的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焚书坑儒”开启了封建时期“愚民统治”“学院争吵”的先河,钳制了当时人民的思想。
 
  5、军事制度
 
  秦军以灭六国的余威,驻守全国,南北边塞,是屯兵的重点地区,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6、秦朝灭亡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残酷暴虐的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发生。
 
  7、战役典故
 
  ①、陈胜、吴广起义
 
  秦始皇末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秦二世统治更加昏庸和残暴,终于引发农民大起义。公元前 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伐无道,诛暴秦”。公元前 208 年,农民军在秦军的进攻下失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后来的汉初统治者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
 
  典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②、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正是由于项羽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将士们斗志,最终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典故: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③、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此后,刘邦与项羽进行了四年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在垓下被围,兵败自刎。公元前 202 年,刘邦称帝,国号汉。
 
  典故:约法三章、鸿门宴、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汉朝
 
  1、汉朝的建立
 
  公元前 202年,刘邦称帝,定都长安(今西安),国号汉,史称“西汉”公元 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2、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与民休息。经过几十年努力,到景帝末年,西汉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安定,国库财政充裕,国家由贫变强,史称“文景之治”。
 
  3、汉武盛世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前141年一前87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汉朝到达极盛时期。
 
  ①、推恩令
 
  政治上,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得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统一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学培养贵族子弟,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③、北击匈奴
 
  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国。
 
  ④、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武帝为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派遣张骞于公元前 138 年、公元前 119 年两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各国,各国派人随汉使到汉朝回访,加强了汉朝同西城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道路开通,商业往来频繁。中国的丝绸品,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罗马帝国)。这条商旅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4、东汉的建立
 
  公元 25年6月,刘秀即皇帝位(光武帝),沿用汉国号,后定都洛阳,因洛阳在长安以东,史称东汉。
 
  5、光武中兴
 
  刘秀称帝后,经过 10余年的奋战统一全国。与此同时,光武帝加强封建专制,大力恢复生产,精兵简政,释放奴婢,减租屯粮,安抚流民,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刷题巩固
 
  【例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书同文、车同轨,并全面调整官制的朝代是(     )。
 
  A、秦
 
  B、汉
 
  C、唐
 
  D、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科技。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故正确答案为A。

常识积累:我国古代农业赋税制度

  

常识积累:我国古代农业赋税制度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我国古代农业赋税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古代农业赋税制度在常识考试中也出现过,考生容易弄混,其实这些赋税制度对应着朝代,只有将其掌握就可以了。

  1.如何来识别赋税制度?

  题干中出现“赋税制度”或者选项中出现“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等之类的词语。

  2.如何来进行解题?

  第一步,将这些制度和所对应的朝代联系起来即可。

  第二步,将这些制度所表现的意义、地位掌握。

  3.例题讲解

  【例1】唐朝前期实行的农业赋税制度是( )

  租庸调制 B.地丁银制 C.两税法 D.初税亩

  【解析】

  第一步:B.地丁银制: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地丁银制的推行,一定程度上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农民人身地位提高。

  D.初税亩:战国时期,公元前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按土地亩数征收赋税。

  所以,排除B和D

  第二步:C和D都是唐朝的赋税制度

  B.两税法: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的改革。属于唐朝中期以后,排除C

  A.租庸调制,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因此,选择A选项。

  

常识积累:我国古代农业赋税制度

常识积累:五福临门的来源

  

事业单位常识积累:五福临门的来源

  “五福”这个名词,源于《尚书·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至于五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到底“五福”是什么呢?

  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即《尚书》上所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能真正得到这五福的人,必定是平和待物的人。“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一分开可就不美妙了。

  比方说,有的人虽然长寿而没有福气,有的人长命百岁而贫贱度日,有的人富贵而短命,有的人富贵而健康情况不佳,有的人为贫贱而烦恼,有的人虽然富贵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满足于过贫贱悠闲的生活,有的人贫贱而善终,有的人富贵长命而最后却遭横祸不得好死…

  人生境遇多得不胜枚举。单就五福的变化来说,只有五福全部临门才是十全十美的,其余的各种情况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五福”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着生性仁善、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因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以此敦厚纯洁的“好德”,随时布施行善,广积阴德,才可以培植其它四福使之不断增长。

  刷题巩固

  1、“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源自《尚书》的《洪范》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以下四项与“考终命”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C.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D. 仁义礼智信

  正确答案是 A

常识积累:五福临门的来源

  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源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民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分别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尽享天年,长寿而亡。

  此题首先排除C项和D项,C项出自《论语·为政》,强调的是为政之道,D项“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强调的是做人的原则,跟题干“考终命”并无直接关系,属于无关选项。

  A项意为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强调赡养老人,让老人能颐养天年,能得善终,因此符合题意。

  B项意为有慈母在堂,在外漂泊的儿子不会担心过冬的衣服,因有母亲临行前密密细缝,侧重于孩子而不是老人,因此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A项。

  

常识积累:“各类农作物传入中国时间表”考点汇总

  

事业单位常识积累:“各类农作物传入中国时间表”考点汇总

  据统计,传入中国的农作物在我国现有农作物中(大田作物、 果树和蔬菜) , 约有四十多种是来自国外的, 绝大部分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这些作物传入我国后, 不但是增加了我国作物种类, 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带“胡”、“番”、“洋”的作物,一般都是从国外传入的。

  凡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传入中国的,如胡椒;

  还有一种是带“番”字的,就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如番瓜;

  第三种带“洋”字的,洋葱、洋白菜等等,可能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

  一、先秦时期

  1.小麦:原产西亚,约4000年前传入。

  2.大麦:同上。

  3.高粱:原产非洲,西周时沿埃及通过印度传入。一说宋元时期才传入。

  4.皮燕麦:原产欧洲。裸燕麦(莜麦)原产中国。

  5.藕:马王堆汉墓出土过一锅藕汤,然而藕是从南亚传入的。

  6.萝卜:原产于临地中海的西亚、东南欧诸国,约在先秦时期传入我国。

  7.姜:倾向于原产东南亚说。传入时间不明,存疑。

  二、两汉时期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有:

  1.葡萄;2.核桃;3.石榴;4.黄瓜;5.蒜;6.蚕豆;7.旱芹;8.苜蓿;9.香菜(一说唐朝始传入,存疑)。

  汉代传入的还有:10.豌豆;11.芋头,原产东南亚;12.莳萝(洋茴香),一说唐朝传入,存疑;13.胡椒;14.大葱。

常识积累:“各类农作物传入中国时间表”考点汇总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茄子:由印度传入。

  2.扁豆:由东南亚传入。

  四、隋、唐、五代

  1.无花果:原产西亚,唐时传入。

  2.菠菜:唐太宗时由尼泊尔传入。

  3.莴苣:隋代传入。

  4.开心果:至晚于唐代,由中亚传入。

  五、两宋时期

  1.西瓜:原产非洲,唐时入西域,宋时传入中原;

  2.丝瓜;原产印度,宋代传入。

  3.胡萝卜(一说仍是张骞带回国的,存疑)。

  六、元朝时期

  香蕉:原产东南亚(一说中国是原产地之一,存疑)。

  七、明朝时期

  1.菠萝:原产巴西。

  2.辣椒:原产美洲,明末传入。

  3.南瓜:明末清初传入。

  4.苦瓜:郑和带回国。

  5.土豆:原产美洲,明末传入种植。

  6.甘薯:原产美洲,万历年间由东南亚传入。

  7.向日葵:原产美洲。

  8.玉米。原产于中美洲。

  9.花生:原产美洲。

  八、清朝时期

  1.草莓:中国有野生品种,清中叶从国外引进良种。

  2.番木瓜:明末清初,原产墨西哥。

  3.苹果:中国原产的苹果叫“柰”,又称沙果,今天常见的苹果是清末引进。

  4.菜花:光绪朝引进。

  5.卷心菜:清初引进,原产欧洲。

  6.洋葱:清末引进,原产西亚。

  7.番茄:明代有记载,现在倾向于18世纪引入种植,存疑。

  8.西葫芦:原产北美洲南部,中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从欧洲引入栽培。

  九、拓展

  中国本土的作物较多,比如有:水稻、黍、小米、绿豆、大豆、荞麦、栗、白菜、荔枝、枣、龙眼、香菇、茶叶、桑、猕猴桃、柑橘等。

  【课后练习】

  1.【2019山西】(单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下列不是经此路传入我国的是( )。

  A.石榴

  B.良马

  C.葡萄

  D.大豆

  【答案】D。A、B、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逐渐打通,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传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D项错误,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起源地,具有五千年的悠久种植历史。古语中称“稻、黍、稷、麦、菽”为“五谷”,其中的菽即指大豆。

  2.(单选)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以下属于明朝传入中国的农作物的是( )。

  A.水稻

  B.苜蓿

  C.葡萄

  D.玉米

  【答案】D。A项错误,我国为水稻原产地之一,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

  B项错误,苜蓿是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的。

  C项错误,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引进大宛葡萄品种,中原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

  D项正确,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十六世纪明朝时传入中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