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点睛学校初中部的游园活动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游园吗?

对,家长和孩子都参加。不过家长是对全校环境什么的进行一个游览∞,而孩子嘛则跟着老师进行一些课堂的提前适应。

武汉点睛学校的教师资历在武汉属于什么水平?

点睛在武汉的水平算是很不错的,各种条件都达到了前列水平⌄师资也很好,老师都是各种研究生、优秀教师等等。

武汉点睛学校可信吗

可信,学校是中国民办和国内首家三商教育示范校称号的一所以“三商绿色教育”、“高效课堂模式”和“体艺特长提升”为办学特色的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学校。

学校各项教学生活设施十分完善,专业生活老师与营养烹调师为学生提供着优质服务,”互联网+教育”的现代多媒体微机智能教学系统与前卫的人文科技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数字点睛”的发展平台。

学校立足国际视野与学生的终身发展,首创“三商教育”模式,(情商、智商、财商),并将“三商教育”的核心思想渗透于教学行为与管理服务机制之中,科学的量化评估模式对学生(EQIQFQ)进行动态督导考评,越来越多的点睛学子从这里起步,由“差”转优,破壁腾飞。

武汉点睛初中部怎么样?

点睛学校的初中部还真不错,在武汉排名挺靠前的。一般都和华一、光谷的一些学校放在一起,百度这方面的资料很多。

> 武汉点睛学校

学校简介 武汉点睛学校是由香港东方之星教育集团投资创办的一所集初中和高中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全封闭、全寄宿、准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0多亩,位于武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依山傍水,林木参天,群鸟争栖,风景秀美,交通便利。学校依靠强大的集团办学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行专家治校,推行科学化管理 ,凸显办学特色,以更成熟更完善的姿态傲立民办教育的潮头,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武汉点睛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所专业从事潜能开发、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学校,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湖北第一所三商教育的示范学校。 专家治校 品牌至尊 学校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办学信念,针对家长和社会的不同要求,既强调办学形式的多元化,更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学校聘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柯希瑶女士担任总校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针对 “上网成瘾、贪玩厌学、网恋早恋、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等行为的“网瘾、学困少年”进行赏识教育、“心灵无忧” 教育训练,并在全国率先实行“智商”“情商”“财商” 相结合的完整教育模式, “从不同角度,帮助每一个学生寻找到成功的自信。”为每一个学生打造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特色兴校 理念先行 办学理念:多元办学,个性育人,特色发展。 办学宗旨:育德育才,立志树人,求知求真,服务社会。 办学目标:传承儒学文化精髓,树立中港教育典范。打造一流教育品牌,培养未来优秀人才。 办学思路:吸收西方教育精华,借鉴国际教育经验。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发展精品教育集团。 教学模式:小班教学,一对一辅导,加心理专家适时辅导。 校训:厚德于学,笃思践行。 学风:勤奋进取,成才修身。 教风:精益求精,寓教于乐。

武汉大学校址原名罗家山,被硬改为珞珈山,背后故事耐人寻味

很多人知道,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坐落在珞珈山上。

每年春季,珞珈山上盛开的樱花吸引了国内外如潮的游客。

相信每个刚接触“珞珈山”这个名字的人,会觉得它很怪异独特。

其实,珞珈山原名逻迦山、落袈山、罗家山,到了现代才被改名。

那么,他为什么被改名?背后有什么神秘原因吗?

据史料记载,珞珈山曾被称为“逻迦山”。

例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江夏县志》中记载“ 逻迦山在县东北二十里湖滨 ”。

明清时期,江夏县隶属武昌府。这里的“湖滨”就是东湖。

“逻迦”显然是个具有佛教味道的名字。例如摩睺罗伽、阿罗迦摩罗都是佛教中的神。

珞珈山位于东湖之滨。它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冈峦连绵。

到民国时,逻迦山也被当地人根据谐音称为落袈山、落驾山、罗家山,常见的中国土味名称。

民国时20年代末至30年代,达官巨贾们在这里修建了一些山庄别墅。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改建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四个学院。

当时校区位于武昌城内东厂口,显然难以满足这个宏伟的发展规划。

于是,选择面积宏大开阔、新的校区,是当务之要。

当时的罗家山一带属于郊区,人烟稀少,以农田、荒山为主,成为“国立武汉大学”校区选项之一。

在对罗家山的实地考察报告中,这样写道:

这里靠近市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风景秀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选址。

接到“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的申请之后,湖北当局认为:“将来收用,只要依法办理,谅无重大困难”,便审批同意,在罗家山划拨了大片土地。

当局对这个规划定位高等级的学府非常重视,也按专业规范的高标准建造。

为此,专门成立了“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

闻一多先生也跻身于建校领导团队。

闻一多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浠水县)的书香门第,自幼兴趣广泛,尤其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他十岁时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13岁时以复试鄂籍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

他在清华度过了十年,文学特长得到了发挥,担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主要编辑,后来成为“清华文学社”的创始人之一。

而且,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板书生,而是非常关心时事,忧心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前途。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成为“五四”新文艺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了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习,专攻深造美术学。

1925年5月,他回国,担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在“国立武汉大学”筹备期间,引进优秀师资的工作也在进行。

毕业于名校清华、通晓文学和美术、学贯中西的闻一多,早已是老家湖北的文化名人。

因而,他受到盛情邀请参与筹建“国立武汉大学”,并担任文学院院长。

闻一多十岁时曾在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就读,对罗家山并不陌生。

作为建校负责人之一,他既对罗家山的风景颇为欣赏,但同时也对这个地名不太满意。

这片荒凉的土地,在长期受古典文学和美术学熏陶的闻一多眼里,却不乏诗意和美丽。

最后,他提议将此地改名为“珞珈山”。

“珞”的本义是形容石头坚硬。

例如璎珞,是古代用珠玉串成的一种装饰品;珠珞,指珍珠串成的璎珞。

小说及古装宫廷剧《延禧攻略》、《金枝玉叶》中都有“魏璎珞”这个人物,其名甚华美。

“珈”是古人的一种玉饰,是地位身份的象征,佩戴的越多则身份越贵。

后来“珈”也泛指精美华贵的装饰品。

罗家山一带,山岩峥嵘,奇石峭立,东湖则如一块翡翠美玉,使得这一带美景如画。

而且,筹建中的“国立武汉大学”堪称华贵。它源于清廷创办的“自强学堂”,名声大噪;规划的规模宏大,在教育界的地位颇高。

闻一多的提议一出,大家颇感惊艳,一致赞成。

从一个佛教意味的地名,在被民间演化为中国土味名字。经闻一多点睛,立马华贵毕现,成为一个富有诗意和古风的“高大上”的名字。

于是,“珞珈山”之名开始沿用。

1932年3月,学校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当时,才华横溢的闻一多还不到30岁。他以才华和敬业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在国立武汉大学,闻一多更加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成果之丰,使得著名学者郭沫若也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可以说,闻一多先生为武汉大学赋予了一个好名字,而他本人也受益于这片具有灵性的土地。

“国立武汉大学”也发展成为民国四大名校之一。

此地、斯人、兹校,都在珞珈山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至今,在武汉大学校史馆旁,立有一尊闻一多先生的雕像。

1949年武汉解放后,“国立武汉大学”被更名为武汉大学。

它也继续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被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评选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珞珈山的丰厚水土滋养着武汉大学,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其中后来很多成为 社会 精英。

时日渐长,“珞珈”也成了武汉大学的别称。

1998年由陈望衡作词的武汉大学校歌,第一句就是“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

武汉大学首家由学生创办的IT社团取名为“珞珈网”。

师生们在调侃时,也低调地谦称武汉大学为“珞珈山综合职业技术培训学院”。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山色湖光,花木葱茏,风景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武汉大学校园传承了近百年的优秀 历史 建筑,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文化风格独具特色。

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落英缤纷,鸟语花香,更具诗情画意。

这一切的华美贵重,与“珞珈”二字交相辉映,韵味悠长。

从而也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奋进武汉2020#

点睛学校的师资力量怎么样?

师资很强大,老师大部分都是硕士研究生,自身实力很强。校长邱宝生是原武珞路中学的校长,实力有目共睹。

> 武汉点睛学校

学校简介 武汉点睛学校是由香港东方之星教育集团投资创办的一所集初中和高中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全封闭、全寄宿、准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0多亩,位于武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依山傍水,林木参天,群鸟争栖,风景秀美,交通便利。学校依靠强大的集团办学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行专家治校,推行科学化管理 ,凸显办学特色,以更成熟更完善的姿态傲立民办教育的潮头,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武汉点睛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所专业从事潜能开发、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学校,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湖北第一所三商教育的示范学校。 专家治校 品牌至尊 学校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办学信念,针对家长和社会的不同要求,既强调办学形式的多元化,更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学校聘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柯希瑶女士担任总校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针对 “上网成瘾、贪玩厌学、网恋早恋、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等行为的“网瘾、学困少年”进行赏识教育、“心灵无忧” 教育训练,并在全国率先实行“智商”“情商”“财商” 相结合的完整教育模式, “从不同角度,帮助每一个学生寻找到成功的自信。”为每一个学生打造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特色兴校 理念先行 办学理念:多元办学,个性育人,特色发展。 办学宗旨:育德育才,立志树人,求知求真,服务社会。 办学目标:传承儒学文化精髓,树立中港教育典范。打造一流教育品牌,培养未来优秀人才。 办学思路:吸收西方教育精华,借鉴国际教育经验。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发展精品教育集团。 教学模式:小班教学,一对一辅导,加心理专家适时辅导。 校训:厚德于学,笃思践行。 学风:勤奋进取,成才修身。 教风:精益求精,寓教于乐。

成都小升初,摇进七中学道街4年制初中感受是怎样的?

武汉点睛学校校长叫邱宝生了让更多武汉伢上好学校,这些区放大招武汉点睛学校校长叫邱宝生

6月27日长江日报记者从硚口区教育局获悉,硚口区2017-2018学年度学区制改革实施方案出炉。武汉四初、市十一滨江初级中学、市第二十七中学、硚口区双环小学、硚口区仁寿路小学等五所学校,被区内优质中小学托管,实行合并重组,进一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其中,武汉市第四初级中学将纳入武汉四中进行统一管理;市十一滨江初级中学更名为武汉市十一初级中学滨江校区,由市十一初级中学统一管理;二十七中更名为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顺道街校区,由市第六十四中统一管理;双环小学更名为崇仁路小学汉江湾校区,由崇仁路小学统一管理;仁寿路小学更名为东方红小学南区,由东方红小学统一管理。

硚口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被托管的学校从地域上覆盖了硚口区东、中、西三大区块,从学段上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三学段,有利于加大名校辐射力度,让薄弱学校也能享受名校资源,在全区形成多个优质教育中心。而这些被托管学校将从学校章程建设、干部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接受托管学校的重新部署和统一管理,具体方案将在九月开学前落地。

记者发现,硚口区在本次学区制改革中,除了打造小学对小学,中学对中学的同学段学区,还尝试组建了高中对初中的跨学段学区,将武汉四初纳入武汉四中的麾下。据介绍,四初校园面积小,但学生人数多,而武汉四中学校面积大、校园设施先进。为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本次改革便将四中大门向四初学生敞开,统一办学,统一管理。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是硚口区首次尝试跨学段托管。此前,武汉市十七初和武汉市十七高、体育馆小学和崇仁路中学、常码头小学和常码头中学都已尝试了部分委托管理,共享校园资源。建立委托管理关系后,分校学生不但能享受本校的优质师资资源,还能体验名校实验室、机房、运动场等先进教学设施,惠及学生数千人。希望通过学区制改革,让更多学生既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又能实现相对就近入学,既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又逐步缓解入学难和择校热的问题。

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

按每校30万元设专项经费

与硚口的做法类似,今年5月22日,武珞路中学与光谷三初签订了接管协议,武珞路中学校长邱宝生带领4名管理人员加入光谷三初团队。武珞路中学每日都会选派学科带头人、学科主任等各学科骨干教师走进光谷三初,随堂听课、评课,也会讲一些示范课。7月5日,武珞路中学校长邱宝生将兼任光谷第三初级中学校长,光谷三初也成为武珞路中学光谷分校。

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是武汉市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选择了41所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以及5所在汉高校和市教科作为支援单位,与55所薄弱学校签订委托管理工作协议,组成合作办学共同体。委托管理从2016年启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分批次实施。市级财政按每所受援学校每年30万元标准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实施。

2016年4月,武汉市育才小学托管黄陂革命老区的塔耳小学后,专门聘请了管理专家和教学专家,每周到塔耳小学工作1天,每次听完课要做现场点评和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育才小学教师把班级管理、行为规范等一一与塔耳小学教师分享。此外,育才小学还派教师教塔耳小学的孩子们跳操,跳的是最新编排的《青春修炼手册》。该校乒乓球馆、网球课等也都向塔耳小学的孩子们开放。

区内联合办学优质资源共享

试点多校划片缓解择校热

6月15日,武汉市二中实验中学校区在市实验初级中学揭牌。今年9月起,由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3位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将在市实验初级中学开设试点班,任教3年。与武汉市二中实验中学校区相同的模式,武汉市六中培英中学校区和武汉市七一中学堤角校区,也将同步挂牌。通过联合办学,学区内将逐步形成多个优质教育中心、块状辐射,让更多小学毕业生既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又能实现相对就近入学。

这种紧密型品牌联合办学模式,是武汉市为缓解择校热,继多校划片之外的一种全新探索。去年开始,武汉市教育局推动多区试点多校划片,希望改变优质学校的供应方法。

多校划片,是指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今年6月15日至18日,武汉市各区教育局公布中小学划片对口信息。武汉二初(岱山校区)、武汉六初(金门校区)、七一中学(天地校区)3所优质公办初中除划片对口小学外,另安排180个学位,分别面向三个大学区招生。此外,硚口区也在试点多校划片。以优质中学十一初中为例,学校去年面向周边的东方红小学、长征小学、汉西小学、仁寿路小学4所小学招生,计划招生数为200人,报名人数多达900余人,最后采取电脑摇号方式选中200人。

今年,江汉区优质初中一初面向有江汉区学籍的全体小学毕业生招生,采取摇号随机方式录取。

设立30所小班化试点校

3年内消除超大班额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入好学校,但进去后发现一个年级有好多个班,一个班有大几十号人。这么多人,老师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超级大班、超级大校现象如何解决?这是今年6月10日,市民朱先生在我是武汉好声音网络访谈中提出的问题。

社会需要有独立人格、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小班化的优质教育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班化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班级人数少,教师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利于因材施教。

目前,武汉市的小班化标准是小学班级人数在35人以内,初中40人以内。2016年,30所中小学成为小班化教学市级实验学校,以3年为一个周期,坚持小班教学,并向其他学校传授经验。在江岸区鄱阳街小学,全校共1100名学生,分为33个班,已基本实现小班化。长江日报记者走进该校教室,看到不少班级里的座位已不再按传统的稻田式摆放,而是6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该校副校长成艳芳介绍,实行小班化以后,课堂效率提高,老师能够关照到更多学生,帮助他们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成为了可能。上周,该校每个班每个小组都分到了一个小黑板,组员们一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期末复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近年,小学阶段生源不断增加,学位吃紧,小班化教学是否仍有可行性?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定斌称,我市将对入学矛盾突出的地区及时预警发布信息,并将中小学配建工作纳入各区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2016年,我市制定了《武汉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拟用4年时间,将全市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03%,消除超大班额。十三五期间,全市推进新改扩建中小学配建项目241个,其中新建188个,扩建53个,切实解决因学校配建滞后带来的入学难问题和大班额问题。

成都小升初 摇进七中学道街4年制初中感受

小孩今年5年级锦江区调考200分,成绩还可以,但并不拔尖,也没有去奥数上花过多的精力,主要是意识到小孩并没有竞赛数学这方面的天分,只是简单学了一些普通的奥数班。小孩在成师附小本部,6年级摇号进七育的机会还是很高,但今年还是毅然选择了报七中学道街的4年制初中,从今天报名的感受来看选择还是不错的。

今天正式去学道街报名,给我的感受是来读这学校的都是对孩子要求非常高的家庭,每个爸爸妈妈言谈之中都是非常投入,整个生源情况是很平均的,至少说不会比七中水井坊平行班的生源差。

昨天散步时也遇到七中学道街的一个家长,他小孩今年已经初三毕业了,对七中学道街的的情况非常满意,首先说是校风学风非常好,他小孩就读这几年就没有看见听说过学道街中学有学生抽烟的、打架的,整个学校学习气氛非常好,老师非常投入负责。

在学生的学习氛围方面,由于没有七中水井坊那种云班网班的存在,学生刚进校也不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整个一开始的学习气氛是平等而积极的,同时4年制的初中可以有效利用原本小学6年级的时间,提前一年培养初中学习习惯(三年制初中有些学生等把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起来已经是初二了),初中基础更为扎实,中考是有优势的。

七中学道街前些年来中考成绩一致在成都公立初中中名列前茅,虽然说多少沾了前些年政策的光,但多年的好成绩已经把学校的学风、校风、学习气氛、教育模式方法都培养起来了。在公立学校全面禁止考试录取的趋势下,个人认为公立学校本身的学风、校风、学习气氛、教育模式方法就是最值得家长们看中的因素了。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如果不是非常拔尖可以考七育云班网班那种学生,来七中学道街是最好的选择,比等着6年级摇号的选择更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