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第一科考什么(又到考研季,看哪位诗人的科考路最让你共情?)


“以学习为主”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在中国人心里,儿时打好基础,长大向更高的学位努力。

几乎每年考研人数都会创下新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每个人考研的目的不相同,但最终都是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千年前,唐朝的才子们也是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四书五经为了考取功名,完成理想。跨越千年,他们的学习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天赋|与生俱来


说到天赋,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不论毕业多久都深深刻在心里的名句。

王勃作为“神童”,六岁即能文,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10岁熟读《易经》,12岁在长安学医,深入而系统地学习了《易经》、《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

不仅如此,王勃更是在16岁科考及第,成了全大唐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



努力|天道酬勤


唐朝才子辈出,努力的人也不少,白居易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在16岁时就以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轰动京城,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条件,只能租住在京城贫民窟,穷困潦倒。

有时甚至生病都没钱治病。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终于明白,想要改变现状必须走科举考试之路。

于是白居易回到家乡求学,却因为父亲薪俸微薄,无法到正规学堂读书,不能去参加科举考试。

但他依旧没有放弃,直到二十七岁去投奔叔父,在叔父的推荐下取得了“乡贡”的资格。

二十九岁时,已经阔别京城十三年的白居易高中进士,之后二年白居易又参加二次考试,均高中,成就古代读书人最为荣耀的三登科第。




落榜|一往无前


科举考试落榜的人不尽其数,更有很多人连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都没有。而在这一批人中,就包含了“诗仙”李白以及“诗圣”杜甫。

李白虽文采斐然,却并未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一家以经商维持生计,生活富裕,却因古代社会长久以来都非常瞧不起商人,故而身为商人之子的李白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但在诗文中,可以自如地引经据典,说明李白本身就有深厚的读书根基。

清 冷枚《李白乘驴》图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作品


736年,24岁的杜甫第一次参加科举,但是遗憾落第,这对杜甫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可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而是选择游历,学会了骑马和射箭,结识友人,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回到长安,杜甫迎来自己的第二次科考,可这一次遇到主考官李林甫,他对唐玄宗讲到“野无遗贤”,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直至天宝十年,唐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预献三《大礼赋》,得到了玄宗的注意,为他准备了一场专属考试。然而考试结束后只是命他待制在集贤院,获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朝廷分配。在分配官职时,主持的官员依旧是李林甫,于是杜甫的愿望再度落空。

清 喫墨道《人杜工部像》图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作品

杜甫虽三次落榜,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在他的一生中写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把爱国情怀都集中在诗里。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


《茅屋秋风图》陈半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作品


李白虽未参加科考,但他的诗歌千年传唱,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李白一人。后世的韩愈、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诗人都受到了李白影响。

不论是少年天才王勃、苦学十几年的白居易,还是满腹才华的李白和杜甫,他们都在求学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刻苦钻研。

学习不在于环境、成败,最重要的是自己求学的心境和过程,偶尔的失误不会影响未来的发展。

祝愿所有考研学子终将上岸,阳光万里,以渺小启程,以伟大结束。


推荐阅读:

今年考研第一科已经结束了,都来吐槽:这一科难度怎么样?有什么让你很无语的地方?你考得如何?(不管第一科考得如何,一定不要去对答案,也不要灰心丧气感到绝望,更不要弃考,调整好状态好好地考完接下来的几科。)

研究生考试择校标准详解(从这三方面入手,让你选择最适合的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究生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是,在选择研究生院校时,许多人往往会陷入迷茫。下面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研究生考试择校标准,帮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生院校。

1. 学校排名

学校排名一直是研究生择校的重要标准之一。通常来说,排名靠前的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比较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是,排名并不是的标准,我们还需要考虑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

2. 学校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一所教学水平较高的研究生院校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学校时,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学校的官方网站、教授的个人网站等途径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选择具有师资力量的学校。

3. 学校的研究方向

选择一所与自己专业方向相符的研究生院校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学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都不同,如果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方向不符的学校,将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我们需要了解学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选择与自己专业方向相符的学校。

总之,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研究生院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学校排名、师资力量和研究方向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了解研究生考试择校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生院校。

研究生考试必备参考书籍推荐

研究生考试是许多人迈向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籍是关重要的。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本研究生考试必备的参考书籍,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二、学科类书籍推荐

1.《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复习指导》

该书由数学学科专家编写,系统总结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数学知识点,包括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书中配有大量例题和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2.《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复习指南》

英语作为研究生考试的重要科目,这本书提供了详细的复习指南。书中包含了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复习内容,并提供了大量的模拟试题和真题,有助于读者提高英语水平和应对考试。

3.《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复习大纲》

政治学科是研究生考试中的一门必考科目,该书提供了全面的政治学知识复习大纲和重点内容。书中还包含了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帮助读者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解题能力。

三、综合类书籍推荐

1.《研究生入学考试全科复习指南》

这本书是一本针对研究生考试全科的综合复习指南。它涵盖了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等所有科目的复习内容,帮助读者全面复习并提高考试成绩。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供读者进行自我评估和训练。

2.《研究生入学考试名校真题解析》

该书收集了多年来各个名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析和答案。通过分析真题,读者可以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籍是研究生考试备考的关键。上述推荐的几本书籍涵盖了研究生考试中的各个学科和综合科目,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提高解题能力。在备考过程中,读者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选择适合的参考书籍,做好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

研究生考试如何算分(详解各科成绩权重及计算方法)

问题简介本文主要涉及研究生考试中各科成绩的权重以及计算方法。在研究生考试中,不同学校和专业可能会有不同的考试科目和权重设置,了解这些信息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研究生考试是评估考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成绩的计算通常会综合考虑各个科目的成绩。不同学校和专业对于科目的设置和权重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将对常见的研究生考试科目进行详细介绍。

1. 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考察考生对所学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通常包括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这类科目的成绩在研究生考试中通常具有较高的权重,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考生在后续学习和研究中的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课成绩的权重会占总成绩的30%50%。

2. 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考察考生在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这类科目的成绩在研究生考试中通常具有一定的权重,但相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会稍低一些。专业选修课成绩的权重会占总成绩的20%30%。

3. 外语科目外语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外语水平,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外语科目的权重通常较低,但在一些专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外语科目成绩的权重会占总成绩的10%20%。

4.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素质测试、面试、论文、实习等方面的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在研究生考试中通常具有较高的权重,因为它们能够全面评估考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综合素质成绩的权重会占总成绩的20%40%。

以上是常见的研究生考试科目和权重设置,具体的权重比例可能会因不同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在计算总成绩时,一般会根据各科目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即将各科目成绩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相加得到总成绩。

举例来说,假设某研究生考试的专业基础课权重为40%,专业选修课权重为30%,外语科目权重为15%,综合素质权重为15%。考生的专业基础课成绩为80分,专业选修课成绩为90分,外语科目成绩为70分,综合素质成绩为85分。那么,计算总成绩的方法为(80×0.4) + (90×0.3) + (70×0.15) + (85×0.15) = 32 + 27 + 10.5 + 12.75 = 82.25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权重设置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时,应该详细了解所报考学校和专业的考试科目和权重设置,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