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勉考研专业课怎么样(2022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研必看高分上岸经验分享)

考研心得
首先我想想说,既然你已经坚持到这个时刻了,那么请你一定不要不要放弃,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会听到与你朝夕相处的室友与同学找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工作,这时候请坚持你的本心,不要忘记当时的你为什么要选择走到今天,坚持住你一定是最后的赢家。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备考经历。

初试经验:

专业介绍:

所属院校:南京大学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公共管理

专业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

02 (全日制)学校行政管理

03 (全日制)教育政策研究

04 (全日制)教育经济学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

③303 数学三 或667 经济学

④937 教育管理学

复试科目:

1204 笔试:高等学校管理

备注:

按管理学一级学科统一划定复试线,可接收报考我校管理类专业的考生。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教育组织行为学:适应型领导与学校改革》(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温建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往年招生情况:

2021年南京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拟招人数41人,教育经济与管理统招6人。

2020年南京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拟招人数41人,教育经济与管理统招6人。

2019年南京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拟招人数51人,教育经济与管理统招6人,推免4人。

历年复试分数线(年份/总分/政治/英语/业务课1/业务课2)

2021/340/60/60/180

2020/355/60/60/180

2019/340/55/55/180

备考经验:

英语:

3—6月:

我主要背恋恋有词上的单词,顺便听一下朱伟的视频课,六月份之前单词过了一遍。然后有时间又听了一下宋逸轩老师讲的语法课,如果大家暑假以前复习英语的话可以背背单词听听语法课,把基础打扎实。

7—8月:

阅读方面:我试着做了考研英语真题,发现自己阅读很差,找不到方法。其它的题型也没有做得特别出色,所以我开始听唐迟老师的阅读课,我认为这个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一般在暑假是抽一下午的时间复习英语,阅读是英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每天是只写一篇阅读,然后把这篇阅读从头到尾的用中文翻译下来,再听唐迟的讲解。

写作,我是11月和12月开始复习的。主要买了王江涛的写作书,背了20篇写作范文,不过最后也没有记住太多,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没有时间复习写作的话,最好只背一下重点句型。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把这里面的范文背一下三四遍成效会很显著的,最后我是记了王江涛写作课的几个句型救急。

翻译,我听的是唐静老师,讲了历年翻译的真题。

完形填空,我刚开始做错了很多,然后听了宋逸轩老师的完形课,我觉得她的完形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建议大家听一下。

新题型:我主要是自己做,我找到感觉差不多是来来回回,做了真题两三遍。

9—12月,这个时候我的阅读刷了三四遍了,有些无聊,所以做了一下英语二的题目练手。然后在十二月模拟英语,一定要规定时间,模拟一遍。留近五年的真题不要写,等最后练手。

政治:

我暑假听了徐涛的强化课。其实文科生的话主要听他讲的政经部分和哲学部分就可以了,其它的有些浪费时间。建议1.5倍速听。然后我买了肖一千题,听徐涛讲完一个单元,就针对性地练习肖秀荣的选择题,一千题要反复做,我是来来回回做了五遍,可以买一本背诵手册,每天早上读半个小时。大题我是只背了肖四,一共背了三遍就可以了,最后十二月出了很多模拟题,可以当成考场练习用。

数学:

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也是和别人拉开差距的重要手段。在考研的前中期一定要把数学作为重中之重去复习。同样数学的名师也很多,我们不要一味听说谁好就跟谁,而是花几天时间,试听一下每个老师的课程,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我数学全程跟的是方浩老师,因为我数学基础较好,本科考试也都是90分+,并且也比较有兴趣,所以前中期每天学数学的时间占了一大半。如果周围没有数学特别好的小伙伴,可以选择去报个新祥旭报班,答疑会比较及时,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数学真题非常重要,很多周围的同学不会去做1999年前的真题,但是今年考试就出现了一道和1999年前某道真题非常相似的一道题。所以数学的真题要反复去做并且总结分析。

专业课:

基础阶段(3月——暑期之前)
第一,看参考书看的同时配合着教学视频,可以做些笔记,目的主要是对整个学科结构有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看复习题册,来回看个两三遍就差不多到暑假了;
第三,关于看书的顺序这没有太大的关系,我是从教原开始的,反正到最后都要背下来的。
提高阶段(暑期—9月)
第一,在暑假之前把重难点和次要的知识点搞清楚,暑假来临后就要开始背书了,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就是背了忘,忘了背,背了又忘的过程,但一定相信最后可以背下来的,所以一开始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心态,我前前后后一共把专业课背了七遍,不过不需要纠结到底背几遍,只要记住了背几遍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嘛!
第二,第一遍背完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然而背完两遍后还是觉得自己和没背一样。整个暑假专业课就是在背书;
第三,关于背书的方法,刚开始是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不要想着一次性可以同时背两门课,只有到后期才做得到,然后就一本一本地循环背,记住要常复习,比如第二天在背新的内容前要简单地复习一下前一天的知识。大部分知识都不需要死记硬背,先理解记忆,然后记框架和关键词。用一些彩色记号笔标出关键词等方便记忆,不过不建议用太多颜色的笔,因为最后自己都会弄混,哈哈~我就吃了这个亏;

突破阶段(10月—11月)
第一,我从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开始模拟专业课,刚开始十天一次,后来一周一次,(我记得每次模拟完小拇指都会磨破皮,手肘酸得不行)试题可以用历年真题或模拟题,前几次模拟根本写不完题,而且很多东西没背住,所以真的很痛苦啊,但是不会写就编,背了两三个月的书肯定记住了一些东西的;
第二,一些答题技巧和排版都需要自己慢慢摸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写字速度,不需要字写得多好,只要清晰可认就行,关键是速度,不然时间根本不够。我自己模拟的时候是限时两个半小时(正式考试是三小时);
第三,我在十月初大概快背完第三遍的时候才感觉自己记住了一些东西,产生了一点点成就感,于是也更有信心继续背下去了;
第四,十月底开始每天默写一个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题目不重要,主要是练手速和答题思路(有必要提前买好一沓A4纸),写完后再背下来,答案几乎都可以在自己的笔记和讲义上找到;
⑷ 冲刺阶段(12月)
第一,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专业课大概背了三遍,我记得背第七遍的时候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还要除去用在政治和英语上的时间;
第二,这一阶段背书的时候可以用上知识点的检核表,背得比较熟的内容就做上标记,以便了解自己的薄弱之处;
第三,专业课的复习主要就是背书,刚开始还能大声背,后来背的想吐了,再后来背的很熟了就不需要出声背了,只是坐在自习室里默背。其次,多多模拟一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初试的时候我写完了发的答题纸还多要了几张,就是想写得太多,但时间又不够,所以一开考就奋笔疾书;

共勉
考研是一场战役。不仅是实力,心态还有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方面。不仅是知识,哪怕是时间的规划,心态的调整,我们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的过程。就像打仗,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把眼光放得长远。给自己做一个长远的规划,按照自己规划的步骤一步一步来。找准节奏,就不着急。加油!

推荐阅读:

对2023考研的几点看法截止今天,2023考研还剩96天,真的到了该冲刺的最后阶段了,不想再给这种紧张的气氛添其他的,但在这时我想分享几点看法,共勉。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里要说的是量力而为,上岸为主。 2、对各科要统筹兼顾,齐头并进,还要着重方法。政治和英语基本大家都是那样了,基本拉不开分,但是要确保过国家线院校线,有精力也可以再投入一点儿;数学刷题是必须的,要理清数学的逻辑,重点突破自己的难点,到最后只有放弃一些,不要钻牛角尖,浪费过多时间;专业课要领悟大纲,看前五年题型,重点复习。总之,根据自身情况,均衡时间,还要突出重点。 3、9月也是考生放弃考研最多的时段,一定要咬牙坚持,撑到最后的才是胜者!当你快坚持不住时,要明白大家和你一样,都是在煎熬中奋进。 4、2023届毕业生1174万人,现在YQ和各方面的因素,就业是卷得厉害;你没有不博一把的理由,破釜沉舟,也许会柳暗花明。 放平常心,努力给自己一次晋升学历的机会,够了。

返回
顶部